Bsport体育:【卓越育人巡礼·一流专业篇】立足学校分类发展建设特色型一流专业——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经济与管理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1-27 15:58:20

  原标题:【卓越育人巡礼·一流专业篇】立足学校分类发展,建设特色型一流专业——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创办于1992年,专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92年—1994年为基础建设、明确目标阶段,1994年—2000年为凝练特色、创建品牌阶段,2000年—2012年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阶段,2012年至今为精细发展、创建一流阶段,目前已建成涵盖本、硕、博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Bsport体育:【卓越育人巡礼·一流专业篇】立足学校分类发展建设特色型一流专业——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着力培养“立足北京,引领国内,面向国际”的运动训练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追求与北京社会发展、“四个中心”城市定位以及北京和国家的体育及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培养规格上强调有创新精神和一专多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体育意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掌握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学校、专项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从事运动训练及相关体育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全国基层样板党支部、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北京市优秀党组织、北京市师德榜样、教育先锋等。科研团队助力国家钢架雪车队、冰壶队、自由式滑雪 U 型场地队等备战2022年冬奥会,多名教师被授予冬季项目国际级裁判称号。

  本专业以服务国家和北京市发展战略为引领,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修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冰雪运动和体能训练方向班,开设《冬季运动概论》《冰雪运动专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等特色课程,提升服务北京冬奥会的能力。针对北京队现役运动员大学生与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的差异设置了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和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及对应的专业实践组织形式,为运动训练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毕业后的宽口径就业创造条件。挖掘运动项目育人功能,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每年都开展运动技能实践月和足球实践年活动,实现了“月月有技能赛事,人人参与赛事”的局面。为了适应不同方向的就业要求,建立了由中小学、体育公司、运动队组成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参加冬残奥科技训练服务、冬奥会冰雪项目测试赛志愿者服务、“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的志愿者服务,以及北京市和国家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运动会裁判工作。

  运动训练专业核心课《田径》《篮球》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田径》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教练学》获批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课程。《田径》《篮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体育教师核心技能培养团队”被评为北京市级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振动力量训练团队”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被评为北京市级学术创新团队。2016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校园篮球联盟牵头单位、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主席单位。2018 年北京冬奥组委批准我校成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批培训基地之一。

  28年来运动训练专业累计培养出2届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凌、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刘晓彤、国际象棋国家女队主教练余少腾、中国女子手球队领队刘畅、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高静等3000多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及体育教师,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及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Bsport体育

  运动康复专业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立足北京健康2030规划、服务2022冬奥会,培养懂得体育运动、具备医学知识、掌握运动康复技能,为大众健身和竞技体育提供专业保障服务,适应北京市体育保健康复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着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的前身是1990年开设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是我校设立的第二个本科专业,也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开设的同类专业,作为我国康复治疗专门人才培养的先行者,较早对“体卫融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专业拥有“国家级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北京老年医院),在北医三院、北京康复医院、301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体育医院等设有专业实习点,同时与国外相关高校对口专业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拓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随着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的实施,全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将会需要更多运动康复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医学、运动科学、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体育健康促进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和毕业生意见调查情况,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新的调整与修订,修订的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了个别课程的学时数和开课时间,针对学生解剖知识掌握不好的情况,加大学时数的同时,又新开了《功能解剖学》《运动损伤解剖学》等选修课程;加大了实习的时长,由原来的8个月增加为10个月。

  本着“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研究团队,搭建学术平台,提升研究水平”为指导思想,围绕运动康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时刻将运动康复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师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抓手。特别是在教研室建设方面,不但在教学经费上,政策上也多向专业教研室倾斜。充分利用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完成当前教学所需,是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为此,将专业教师组成了六个课程教学团队,加强教学研究,分工合作,加强运动康复专业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听看课指导,现场传授教学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有着良好的医德医风,深受患者和领导好评。历年评选的优秀毕业论文,本专业都名列全校前茅;考研和出国深造人数显著增加,不少学生是实配、双培和外培的受益者;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历年都居于全校首位;参加全国技能比赛获二等奖两次。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申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5项,圆满完成了教改研究工作。每年开展学院级别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的评选工作,极大地鼓励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位教师获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资助,七位教师获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资助,三位教授获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资助和称号。鼓励和大力支持其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刘华老师和赖颖慧教师分别获得学校比赛的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立于2000年,是全国最早设置该专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稳定的办学模式,2020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首都及其他省市培养了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和实践人才。

  本专业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及相关领域中,从事大众日常健身和冰雪运动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从事各类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工作从事商业性体育场馆、体育协会、冰雪场馆及大众健身俱乐部的服务经营与管理工作,从事健身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等工作,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完整,教师团队科研水平在全国具有很高的专业影响力,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完成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群众体育调查”等重要项目,主编全国社会体育专业《社区体育》《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等教材,《社区体育》2020年获得国家级一流建设教材。该专业形成了“精技术、善指导、能策划、会管理、懂经营”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相关体育产业、学校、社区和体育局等单位建立了多个专业实习基地。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专业主动对接社会体育人才需求,2020年修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时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秉承“谋内涵发展、办特色专业”的宗旨,形成“精技术、善指导、能管理、会策划、懂经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强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各类健身俱乐部、学校、社区和体育局设立高质量校内外实习基地20余家,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政、校院、校所等实务部门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实物部门提供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生产资源、实训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统筹学科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科的发展始终为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服务,引导教师围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实现学科与专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近三年本专业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7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78名;2017年本专业增设冰雪方向,3年内将为首都培养冰雪专业人才200余名。社会体育师资团队近3年参与各行业组织的冬奥知识培训150场,培训人数逾10000余人次。2015年起本专业承担“高参高”项目,年平均开展体育特色课程1590课时,助推高中生综合素养提升。2018年冰壶协会成功举办群众项目陆地冰壶比赛,荣获“突出贡献奖”。冰雪教研室培养在校学生轮滑教练裁判17人,滑冰指导员26人,三级滑雪指导员130人。近千名毕业生成为各省市社会指导员的生力军,在大众体育领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13年,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要求,坚持“高点定位、锐意创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办学理念,以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为建设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体育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咨询、营销策划、组织、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支体育行业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兼具的优秀师资队伍,拥有多名北京市教学名师。近三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一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1项,管传学院教授牵头承担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官方总结报告获批 28 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18项,10名教师在国内外重要体育学术组织或社团兼职,均具有丰富的体育行业实践经验,包括服务2008 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本专业学生培养紧盯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及北京市体育发展战略,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实行“小班教学”和本科生导师制;深入体育行业实践,依托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基地等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优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利用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多门外教全英文课程及双语课程。多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5% 以上。

  本专业坚持每年召开专业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飞跃提升。2018年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创意项目设计大赛,学生获得大学生志愿者主题设计一等奖,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专业学生在265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第出,获得大赛创意设计一等奖。2018届本专业25名毕业生中8人(占32%)考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学生就业率达到96%。近年来本专业3名学生通过北京市外培计划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5名学生赴俄罗斯、丹麦、韩国等高校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如邀请美国中北大学体育管理专业专家为学生讲授“体育市场营销系列课程”,邀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2位教授为学生讲授《冬季运动产业管理》《冬季运动赛事营销》课程等。Bsport体育